亞洲首位!何曉順會長獲頒約瑟夫·默里移植外科客座教授
12月11日,在美國麻總百瀚(Mass General Brigham)醫療系統旗下的百瀚和婦女醫院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哈佛醫學院的主要附屬教學醫院之一—舉行的器官移植領域學術交流活動上,廣東省器官醫學與技術學會會長,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學科帶頭人、主任何曉順教授被授予2024年度 “約瑟夫·默里移植外科客座教授”榮譽頭銜(Joseph E. Murray Visiting Professor in Transplant Surgery)。
“約瑟夫·默里移植外科客座教授”以器官移植先驅、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瑟夫·默里(Joseph E. Murray)教授的名字命名。默里教授不僅因完成全球首例成功的腎移植手術而聞名,還曾擔任百瀚和婦女醫院的移植外科主任。他在推動器官移植技術發展方面的卓越貢獻為現代移植醫學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并開創了這一領域的新紀元。為紀念默里博士的卓越貢獻,百瀚和婦女醫院移植外科設立了年度客座教授項目。該榮譽每年在全球范圍內僅頒授給一位具有卓越貢獻的學者,何曉順教授是首位獲得該榮譽的亞洲學者。
頒授儀式由百瀚和婦女醫院器官移植科主任、哈佛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世界器官移植協會副主席斯特凡·圖里烏斯(Stefan Tullius)教授主持,來自國際器官移植領域的專家、基礎研究專家,約瑟夫·默里教授的女兒凱瑟琳·默里(Katherine Murray)教授等出席了客座教授頒授禮。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郭志勇教授、趙強主任醫師和陳國棟主任醫師參加儀式。
△ 何曉順教授(左一)參加客座教授頒授儀式。圖中為約瑟夫·默里教授女兒凱瑟琳·默里教授,圖右為布列根和婦女醫院器官移植科主任、世界器官移植協會副主席斯特凡·圖里烏斯教授。
△ 何曉順教授作主旨報告
何曉順教授是我國學者在器官移植領域敢為人先、創新超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何曉順教授帶領團隊攻克“離體器官養護”的關鍵技術,開創“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破解了器官移植過程“缺血性”損傷這一困擾移植領域的世紀難題,推動器官移植從“冷移植”到“熱移植”的跨越,同時在緩解器官數量短缺、提高器官利用率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19年,何曉順教授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提出“器官醫學”概念,“無缺血”移植技術、器官醫學理念受到全球器官移植業界廣泛關注,吸引了眾多國際知名器官移植專家學者前來中國觀摩學習。美國、意大利、俄羅斯等國先后開展了“無缺血”移植技術,中國器官移植技術邁入了全球領先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24年,何曉順教授器官醫學理念與離體器官養護技術接連應用并取得顛覆性成果。10月份,何曉順教授團隊以封面文章形式在國際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分子醫學》發表報告,正式宣布利用國際首創的“離體大腦養護技術”,成功將一個“死亡”了50分鐘的離體豬大腦“復活”,為心跳驟停搶救提供了新策略,有望改善心臟驟停患者搶救生存率和預后恢復,并為腦復蘇科學提供全新研究平臺。